抗战时的一次“顺手牵羊”,日军内急刚蹲下,身边的枪便不翼而飞
发布日期:2025-10-11 23:06 点击次数:124
1940年9月11日清晨,地下交通员黄兴廷踏着晨露出发,他怀揣着一份重要情报,准备送往徐州城外的联络点。这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深知任务的重要性,一路上都保持着高度警惕。
当行至徐州南郊太山脚下时(今徐州市贾汪区境内),黄兴廷突然发现前方有一队日军士兵正押着几十名当地百姓修筑碉堡。烈日下,衣衫褴褛的百姓们被迫搬运着沉重的土石,而持枪的日军则在旁监视。黄兴廷立即闪身躲进路旁茂密的高粱地里,打算等日军午休时再伺机通过。
他小心翼翼地拨开眼前的高粱杆,透过枝叶的缝隙观察外面的动静。这时,一个没来得及躲避的路人被日军强行拉去当苦力。黄兴廷暗自庆幸自己的机警,否则不仅任务会失败,怀里的情报也可能落入敌手。
就在他思索对策时,一个挎着三八大盖步枪的日本兵突然朝高粱地走来。黄兴廷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慢慢向后挪动。九月的微风拂过高粱地,沉甸甸的穗子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正好掩盖了他轻微的移动声。
那个日本兵越走越近,最后竟一头钻进了高粱地。黄兴廷的手不自觉地摸向怀中的情报,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哭笑不得——原来这个日本兵只是来解手的。只见他放下步枪,解开腰带就开始方便,完全没注意到几米外就藏着人。
展开剩余60%当看到那把崭新的三八大盖就放在地上时,黄兴廷的眼睛一亮。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好枪对抗日武装来说可是稀罕物。他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到日本兵身后,突然飞起一脚将其踹倒,迅速抄起步枪就钻进了高粱地深处。
等那个日本兵狼狈地爬起来时,发现枪不见了,顿时惊慌失措地大喊起来。很快,附近的日军开始大规模搜索,但茂密的高粱地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黄兴廷早已不见踪影。
直到夜幕降临,黄兴廷才从藏身的土坳里出来,成功穿越封锁线,将情报和缴获的步枪交给了党组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无数像黄兴廷这样的无名英雄,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暗处支撑着抗战的胜利。
(本文根据《徐州文史资料》及黄隆明回忆录整理,为革命珍闻录系列第417篇)
发布于:天津市